秋意漸濃,文山市德厚鎮樂西村的蔬菜種植基地依舊綠意盎然,下午采摘、晚上出貨,第二天一早基地生產的優品蔬菜就能抵達粵港澳大灣區。“目前正在采收的西洋菜一天能收獲1.25萬公斤,全部通過冷鏈發往省外,最遠出口到新加坡。下一批種植的菜心、芥藍也將于11月下旬上市。”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魏兆天介紹,基地主打綠色有機,利用標準化、無公害栽培技術,直接走進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型商場超市,深受消費者歡迎。2021年,該蔬菜基地銷售額近2000萬元。
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,近年來,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不斷加強政府引導和扶持,同時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,大力發展現代化蔬菜種植產業,推進“6個百萬”現代農業基地和“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”項目建設,“文品”出滇入灣。據統計,2022年文山州蔬菜種植面積約287萬畝,外銷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占全省的13%,居全省第二位。
走進硯山縣稼依鎮,連片規模種植的蔬菜隨處可見。在松南、中康、興發等一批龍頭企業和27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下,該縣積極推進大規模土地流轉、推廣標準化生產、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,發展蔬菜種植近80萬畝。“云松南”牌奶白菜、“我走鮮”牌水果番茄、水果甜椒先后榮獲云南省十大名菜稱號。
稼依鎮大稼依社區通過實行“黨支部+企業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種植了5000余畝高品質蔬菜,居民通過流轉土地、到基地務工、入股合作社,800余名居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,每年畝均增收3萬余元。硯綠苗場的“新農人”唐天禮瞄準這一商機專業發展育苗,“去年我們培育出了辣椒、甘藍、芹菜等優質蔬菜種苗2900萬株,暢銷全州各縣、市,并遠銷貴州、廣西等地。”唐天禮說。
瞄準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建設機遇,文山州多地加速融入發展格局,共享綠色產業發展紅利。在廣南縣那灑鎮貴馬村,一年三熟的“貴馬菜”正助推當地打造“一村一品”產業振興示范村;在丘北縣曰者鎮新寨村,“產、供、銷”一體化綠色有機蔬菜供應鏈正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形成種得出、賣得掉、有錢賺的利益聯合體……文山州蔬菜產業呈現出跨越發展的良好勢頭。
截至目前,文山州蔬菜產業已完成綠色認證產品89個,有機蔬菜產品認證20個,培育出新型蔬菜經營主體龍頭企業62家,以蔬菜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302個。